春日忆故人,折柳寄哀思。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缅怀和纪念遗体捐献者,3月26日上午,在云南省红十字会的关心指导下,由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办,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海源学院;云南大学医学院联合协办,昆明晋龙如意园承办的“生命.遇见—2023年云南省遗体捐献者清明追思会”活动在昆明晋龙如意园云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隆重举行。
参加追思会的部分领导及嘉宾
参加追思会的师生及家属
参加追思会的师生及家属
昆明晋龙如意园常务副总许洁女士在致辞中说,为铭记遗体捐献者的大爱善举,2011年4月,云南省红十字会、昆明医科大学和昆明晋龙如意园等多家单位携手共建了云南省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为遗体捐献者的家人、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缅怀、追思的公祭场所,迄今历时12载,共有379名遗体捐献者的英名被镌刻于纪念碑上,供社会各界凭吊、瞻仰。
昆明晋龙如意园常务副总许洁女士致辞
省红十字二级巡视员杨家俊在讲话中强调,遗体捐献是促进医学教育发展,提高医生技能水平,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义举,是造福人类、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遗体捐献者崇尚科学、奉献自我、移风易俗、造福人类的高尚行为,留下的不仅是一具可供医学教学科研所用的遗体,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希望,遗体捐献的理念和行为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支持和参与;我们号召,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医务工作者、医学师生和媒体界的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为遗体捐献工作致知力行,添砖加瓦;我们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经过全社会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也一定能够为我省医学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邹智荣先生在致辞中,向所有遗体器官捐献者表达最深切的思念,对捐献者家人的无私大爱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并参与遗体捐献事业发展,为医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
昆明医科大学第420号登记的遗体捐献者王留英女士代表志愿者发言,表示为了医学事业的更大发展,自愿捐献遗体,为后代造福。
精神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共存。为感恩遗体捐献者的大爱情怀,活动中,承办单位以速度舒缓、面容庄重、动作细腻的舞蹈致敬逝者,抚慰生者。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师生以在纪念碑前举行庄严的医学生宣誓,合唱《感恩的心》,朗诵诗歌《为生命往来鞠躬》方式,向“无语良师”致以深情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在志愿者引导下,参加活动全体人员向纪念碑前向捐献者躹躬并轮流敬献菊花,一枝菊花,一缕菊香,一份思念,以此表达对捐献者及其家属善行义举的崇高敬意。
医学院学生代表敬献鲜花
“生命·遇见”清明追思会后,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都市时报、昆明信息港及腾讯网、
新浪网等省内外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和转发,以此向遗体捐献者的爱心壮举和无私奉献精神致敬。
扫码关注我们
中国殡葬协会副主任单位
中国百强公墓|全国十佳陵园
云南省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简介
2011年清明前夕,为永远铭记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云南省红十字会、昆明医科大学与昆明晋龙园共同建立我省首座“云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弘扬其无私、传承其精神,并为后人提供一个瞻仰、缅怀的载体,以示对遗体捐献者博大情怀的崇敬和思念。
主碑以“品”字结构为设计主体。品:人品、品德也,“品”字将分开的人体融合,意寓所有遗体和器官捐献者,都是人品高尚,品行端正、品德良好的人。以分开的人体抽象造型诠释遗体捐献者的意义,因为他们身体不再完美,意味着爱心奉献,世间真正残疾的人有了健康的希望,生命又再度延续。白鸽展翅飞在青山环抱,绿荫遍地,花开四季之地,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希望,对和平的祈祷。
截止2023年3月26日,已有379名遗体捐献者英名刻于纪念碑上,供社会各界永久瞻仰、凭吊和怀念。遗体捐献纪念碑在自然和谐中体现博爱、精神与肃穆,在宁静中彰显庄重,意为英雄不朽、万古长青。